第329章 抛弃框架,从零开始造轮子

随着靳雪雯的讲解,江寒对战神一号的基本结构,很快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接下来就该研究一下,如何改进它的性能,提升战斗力了。

“这是什么传感器?”江寒指着一个喧关。

靳雪雯看了一眼:“这是碰撞传感器。”

“这一颗呢?”

“红外线传感器。”

……

江寒一个个询问过去。

很快,他就看到了一个小洞洞,表面微微凸起。

江寒仔细看了看:“这里好像是个摄像头?”

靳雪雯点了点头:“这叫二维视觉传感器,其实就是一颗摄像头。”

江寒思索了一下,问:“通过这个东西,战神一号就可以‘看’到目标了吧?”

靳雪雯说:“对的,但因为是二维画面,不太容易判断出距离远近,具体工作过程是这样的……”

江寒用心倾听,同时拿出纸和笔,列了几个式子,写写算算起来。

“战神一号”最大的问题,是攻击移动目标时,射击精度太差。

敌机距离太远,子弹就会发生滞后的现象;敌机距离太近时,又会胡乱“抢拍”。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归根结底是因为预测算法有bug。

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从根本处入手。

事实上,对于实弹射击来说,无论数据处理速度多快,都必须对目标的移动轨迹做预测。

否则的话,子弹只会追在敌人的屁股后面,永远打不中。

——当己方机器人经过计算、射出子弹时,敌机早就不在原来的位置上了。

“战神一号”定位敌机时,主要使用超声波传感器,限于硬件精度,效果不算很理想。

所以靳雪雯还利用摄像头,通过采集实时图像,辅助定位。

但她在图像处理时,使用了官方提供的图像识别框架。

说实话,官方出络算法。

运用深度学习技术,对输入图像进行识别,输出所属类别和定位信息……

看起来的确相当有可行性。

但江寒稍微深入一想,就知道这个办法只是看起来很美,在比赛中很可能行不通。

重生学神有系统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