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三章 如期交易(三)

朱兴霖一行人回到知府衙门后,只是互相客套了几句后,就进入了今天的正题,开始商贸谈判。朱兴霖在郑鸿逵的再三邀请下,还是闪人了。穿越众这边谈判是以财政主管段艺歆,副手来自浪漫国度法国的金融女丽人刘丽晶、商务部部长刘玉清,副部长薛瑞琦、朱兴霖的私人幕僚宋瑜文五个人。郑鸿逵这边依旧是老三人组郑鸿逵、施大瑄、郑彩、还有一个大掌柜郑骆朝。郑鸿逵看到谈判桌上竟然两个女人,虽然这两个女人都是年轻貌美,海商中也不乏有女当家人,女掌柜,心中还是略有不满。但也没有说什么,他已经了解到美洲人的不少管事都女人,心想这美洲人怎么就阴盛阳衰呢!

谈判一开始郑家大掌柜郑骆朝就递给了穿越众这边一张货单和价格表,这是郑家依着穿越众的要求运来的各种货物,现都郑家那五十多艘穿上。

商务部刘玉清拿起货单看到:

稻米五万担,每担二两一钱;

棉布一万匹,每匹一两;

丝绸一千匹,每匹十五两;

煤炭五万斤,每千斤十六两;

硫磺三万斤,每千斤三十两;

水银、日本铜、各种烧碱总共十几万斤。总计价格:二十四万一千两。

刘玉清看完后,有传递给段艺歆等人看了一遍。段艺歆三人看完后又同刘玉清进行了简短的交流。众人得出结论是很多货物的价格有些高的离谱,这郑芝龙是想欺负我们人生地不熟啊!准备狠狠的宰我一刀。不过几个人还是很佩服郑芝龙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就备齐这么多的货物。刘玉清这边有详细的市场调查报告,郑鸿逵此次运来的货物他都已经了解市场价。

刘玉清对郑鸿逵开口说道:“郑将军,你们的货物报价是不是太高了?这个价格已经严重超出了市场价。我想郑将军应该本着公平公正,互惠互利的原则把价格再降一降,这样我们之间的生意才能久远,您说是吗?”

刘玉清上来就先砍价,他们四个人在看过报价单后,第一感觉就是这郑家要拿他们大头。像粮食、硫磺、水银、烧碱等有些贵的离谱。但初次谈判刘玉清还没有具体点出货物的名字。

“呵呵----------------------”郑鸿逵笑了一声。今日的货物报价是来之前郑芝龙同郑家的几位大掌柜实现再三商量好的。郑芝龙的目的就是要拿一下美洲人的大头,因为他知道,别的大商家的确要比这个价格便宜。但他们都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就能备齐美洲人所需要的供货量,而且他们更没有能力堂而皇之的运来琼州府。别忘了,美洲人的脑袋上还扣着一顶反贼的帽子呢?那些别的海商就是有能力,但有通匪资敌的胆量吗?美洲人在格物上就是再强,生产出再好的货物,那也要有原材料啊!没有这些他们什么也生产不了,而且琼州府也没什么资源,他们一定要靠外运。现在东南海疆是我郑一官说了算,别人没这个能力,我当然要掐死你们美洲人这个软肋!你们美洲人就是想造船自己运,那也一样要原料。而且据郑芝龙本人所知,琼州府好像没有铁矿,这也是美洲人急需的。不好好宰你们美洲人一刀,你还是我郑芝龙奸商的本色嘛?但郑芝龙也有疑惑,为什么美洲人没有像郑鸿逵提出要购买铁矿石呢?这个疑问这几天始终困扰着郑芝龙,他一直不解。郑芝龙想,难得他们美洲人在琼州府发现了大铁矿,已经足够他们使用了?其实就算是穿越众要郑芝龙采购铁矿石,郑芝龙也不可能卖给穿越众。这种壮大潜在敌人的愚蠢行为,他郑芝龙当然不会干。(还别说,郑芝龙真是能人啊!猜对了,石碌铁矿可不是一般的好矿。未来穿越众就是大搞工业革命,几十年的用量都足够了)

郑鸿逵对刘玉清道:“刘兄弟,我们郑家的报价不高,都是合情合理的。”

商务部副部长薛瑞琦对郑鸿逵说道:“郑将军,你们这些货物的价格已经有些严重超出行价,像稻米、硫磺、烧碱等价格更是离谱。郑将军应该拿出做生意的诚意来,还望郑将军还是把价格降一降吧!目前的这个价格我方无法接受。”

穿越众这边几个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郑鸿逵,看看郑鸿逵怎么说。

郑鸿逵悠然拿起茶杯,腥了口茶。对刘玉清几人道:“几位,账可不能这么算。在广东、福建等地,稻米的价格的确是一两多银子一担,但几位有所不知,现在大明的局势是哪里的粮食都紧张,广东、福建等地也不例外。要是在本地收购粮食,势必要造成价格的上涨。那对百姓民生如何?家兄向来都是爱民如子啊!家兄乃当今圣上亲封的福建总兵,自然要为朝廷分忧,为百姓解难。(郑鸿逵的这一番话,找来了刘玉清几人的鄙视。说的比唱的好听,什么爱民如子?什么为朝廷分忧?难道现在同我们进行商品交易,不是资敌通匪?)这些粮食要是运到江北去,可是四两多银子。我们郑家赚的可绝对比运到琼州府,卖给贵方多。目前的这个价格已经是家兄不顾些许利益损失,而表示多贵方最大的诚意!”

“这些稻米都是我们郑家从扶桑、朝鲜等外藩大老运收购过来的。我们郑家这么多兄弟人吃马喂,也是要很多消耗的,我们还是送货上门。而且在这东南海疆,谁有我福建郑家这般实力?能在二十余天内备齐贵方所需的货物?能堂而皇之的运来琼州府?那些别的海商就算有这个能力,他们敢明晃晃的运到琼州府?”

最后几句话,郑鸿逵明显有敲打和威胁穿越众之意。那意思可不要忘了你们现在是反贼,别人不敢做这资敌通匪的买卖,这可是杀头的大罪,可不是一般是走私贩货。也就我们郑家有能力,你们没有多少谈判的本钱,你们更没有什么选择。这番话也可使郑鸿逵占据谈判的主动权,进而利益最大化。这些招数对郑鸿逵这样常年经历同各方商贸丰富的人来说,只是小试牛刀而已,还真算不上什么。人家拿到了你们美洲人的软肋了吗!

段艺歆几人听后,觉得郑鸿逵可真不好对付,理由冠冕堂皇,也是有理有据。看来今天的谈判要被动了,郑鸿逵是拿住了我们的软肋。而且郑鸿逵也够厚黑的了,还有意思鼓吹郑芝龙什么为朝廷分忧,为百姓解难。为朝廷分忧绝对是大言不惭,为百姓解难,还不如说是为郑家解难。郑芝龙对福建百姓的那些移民政策,如三十亩土地,每户一头耕牛,些许免费的农具,还不都是为了他们郑家在台湾岛上与荷兰人的较量吗!可气的是郑芝龙狭隘的地域观念还很强,整个大明朝也就福建的老乡受惠而已。

接下来的谈判基本印证了段艺歆、刘玉清几人的判断。谈判进程都被郑鸿逵一方掌握了,郑家的价格是一分银子没降。而且还要求穿越众在今后大量增加玻璃镜的供货量,还有各种新货物的优先购买权和供货量。

这郑家此事海贸发家绝对不是浪得虚名,郑鸿逵在回去后的二十多天里也不是光忙着为穿越众准备各种货物。对穿越众的货物如玻璃镜等高端奢侈产品,也是进行了简单的市场调研的,人家的那些大掌柜得出的结论是大有可为,利润惊人。客户群体绝不是问题,不但大明国内市场宽广,就是卖给朝鲜人、扶桑人、南洋人、佛郎机人、荷兰人的外销,客户也是很庞大的。虽然有些废话性质,但这也是郑家在商贸的一种成熟表现不是!

谈判最后在一番不是很激烈的唇枪舌剑下谈完了,结果不言而喻,当然是郑鸿逵很满意,得到了理想的结果,便宜占足了。刘玉清几人总算是见识了在明末第一商人的实力,人家在谈判中不但威逼到位,利诱水平更高。郑鸿逵保证只要你们美洲人安心同我们郑家做生意,你们想要什么,我们郑家都有能力给你们搞到,供货量更不是问题。(刘玉清当时就恶趣的想,崇祯皇帝的龙椅你给我们搞来几把,行吗?),

商业安排是郑鸿逵运来的部分货物在海口港就地卸货,然后他们船队全体到感恩的八所港装穿越众这边的货。郑鸿逵这次带来的五十万两现银也交割到东方基地。最后回到琼州府城统一结算。

待续、、、、、、、、、、、、、、、、、、、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