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钱的精妙设计(2)
从“福建”在甲六的遭遇来看,该设计也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它的缺陷在于:虽然保住了牢中人的经济“权益”;却未想到,当某些不择手段的当代牢头狱霸达不到自己巧壤夺的目的时,所给与牢中人的“政治”上的歧视和精神上的虐待。人,作为一个高级动物,要想延续生命,除了吃饱穿暖以外,精神上的愉悦也万万不可少。即使不能达到愉悦的程度,也可退而求其次,不必承受难堪的精神压力。这些,在其他号里只要老老实实坐牢,认认真真做事,别让号里的绝大多数人都讨厌,都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人性天性恶劣的、处心积虑算计人的、丧心病狂欺压人的、弱肉强食讨便宜的,这样的人间败类,虽然是在坏人成堆的大牢里其实也并不多见。可万万不幸,“福建”偏偏到了这么一个号里,遇到了如此的“上司”,如此的环境,即使是在牢里也是很难得见的事。难怪这套“设计”的设计师百密一疏了。
牢房里前浪吃后浪,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一种很传统的潜规则,个体的偶犯,对此不知所措。很多“有组织”犯罪的,都懂得这些,全有一套应对的方案。像“福建”这样有“预谋”设计的,当时在甲四里还有一位。.
这是一位聋哑残疾人,是个专门在公共汽车上掏包的小绺,行内管这叫“吃小轮的”(在火车上行窃叫“吃大轮的”)。这也是一个团伙。这个团伙的头头,除了有“福建”他们团伙的那套“善后”设计以前,还有一套更加“高明”的“从业”设计:专门走街串巷“收集”聋哑人,先加以训练,待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特种技能”后,再出来作案。法律明文规定,又聋又哑的人犯罪,可以减轻处罚。这些聋哑人,即使犯案被抓,也常常能规避法律,逃脱处罚。这些人就钻这个空子。还提前给他们灌输 “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的理念。作案万一失手,早有成竹在胸,只承认被抓现行的这一次。问别的一概没有。就一次掏包行窃,够不上什么大罪,即使能判个一年半载,再一减轻也就没什么了。何况审讯聋哑人法律上还有一套特殊的规定,要给他们配手语翻译,但手语也并不是每个聋哑人天生就懂的,也是需要经过学习和训练的。到时他们就装出不懂手语的样子,就如同健全人假装不识字一样,来个一问三不知。这些人倒不是装聋作哑,而是真的又聋又哑,加上受过培训,再来个装疯卖傻,冲你一个劲依依依、呀呀呀,如果不是什么够得上刑罚数额的话,遇上急脾气的警官,早一脚给踢外边去。算了,不跟你着这个急了。规避掉处罚目的也就达到了。
如果规避不掉,他们也有“失手保险”。只要作到了“减轻罪责,保护团伙。”自有人每月按时给号里的人打进生活费。他刚进号两天,外面就有人给上了三百元钱。三百元钱,在外面独立生活,会很紧迫。可在号里,好多项目都是可以免费的,除了交五十元号费,都补助在吃饭上,享受点口头上的小康生活应该不成问题。
这位聋哑人也是训练有素,号里有人用手写字问他:“哪里人?”
他认识字,也用手写,“山东曲阜”,原来还是位圣人的老乡。
又写,年龄?
他写:“二十四。”
再问他别的,他不写了,双手一张,往前一伸,满嘴里呀呀呀。大家也不懂哑语,反正再问什么都是这个姿势。
聋哑人特别是先天的聋哑人,由于没有接触过语言,全部思维的载体都要依靠自己去“创造”,客观上训练了大脑,所以都显得聪明,悟性特强。甲四的这位就是,进号后他也要参加号里的劳役,按规矩新收先要去擦茅、擦地。刚刚两天下来,他把自己的活,就干的井井有条,比健全人干得还漂亮。他还会下象棋,而且下得很有水平,一般人下不过他,相当于“东北”、“福建”之间的水平。号里下棋的人很多,棋坛多狂士。数他的棋风最好,赢了既不自夸,败了也不沮丧,面对输赢心如止水。称得上那句成语,胜不骄败不馁。
他和“黄骅”的生活习惯相似,很爱清洁,衣服洗得很勤,总是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他长的可以说是一表人才,大眼睛、双眼皮,国字脸,模样周正,黑黑的头发还有点自来卷。身材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穿衣打扮得体,举止也很潇洒。如果拿出去给人介绍相亲,只要不说话,简直没的挑了。
他被人训练过,知道自己在牢里关不长,每次牢门一开,他虽然听不到声音,但好似有心灵感应一般,即使背对牢门也能知道,必定起身往外奔,以为是要放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