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年关(下)
这句话一入耳,如筝脑子里嗡的一下子,死死抓住门框才没露了相,眼圈却早已红了,她如何不知倒生是多么凶险的事情,如今却赶了自家表姐身上。
虽然前世她记得琳琅这一胎是平安生下了,可自她重生以来,很多事情都变得不同,她也不敢确定今生是否还如前世一般,只得心里替她念着佛,勉强维持着神色如常。
又过了不知多久,如筝隐隐听着似是打了二更,琳琅的孩子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她自己也从拼命忍着到声嘶力竭地叫,再到喊不出声来,听得屋里众心痛如绞。虽说她从发动到现算不得很长时间,可她这样孩子卡半途,却是十分凶险,小谢氏顾不得什么旁的,便连针灸都让大夫用上,可见是真的为了这母子什么都不顾了,可孩子却还是牢牢卡那里,任两个稳婆怎么揉,都不见再动。
霜璟已经忍不住哭了出来,自躲进了外间,琳琅从缝里看见如筝,苍白着面色唤了她一句,如筝便赶紧上前坐她身边,却被扑鼻的血腥味冲的眼睛又是一酸。
琳琅勉强对如筝笑了笑,言到:“母亲和娘都不告诉,说,是不是不行了……”
如筝终于忍不住落下泪,又赶紧擦了:“表姐胡说什么呢,生孩子都是这样的,再用力,没事的!”
琳琅却摇了摇头:“知道的……”她声音渐低,如筝赶紧附耳过去,却听她小声说到:
“母亲和伯母都宠爱,一会儿稳婆问时,她们定然会说保大,到时候要告诉她,要保孩子,听懂了么,要替夫君保住这个孩子!”她目光突然乱了起来,声音也大了,转头看着床边三位谢氏:“娘,母亲,一定保注子!无妨的,要这个孩子!”她几乎是嘶声嚷出这句,不知是情绪太激动还是真的已经脱了力,喊完这句她便双眼一闭,竟然昏了过去,大夫扎了几针也无效,旁边稳婆便起身匆匆一福,让几位夫早作决断。
谢氏已经伤心的没了注意,小谢氏却是斩钉截铁地说保大,如筝想着刚刚琳琅那个神情,心里不敢想孩子没了她会怎样,扑上去伸手挡住了稳婆的剪子,也顾不得手上划了口子,自扑到琳琅耳边喊道:“崔琳琅!表姐!给听着,要这个孩子就自己把他生下来,和孩子都不能有事懂么?想想凌表哥的性子,若是知道为了给他生孩子有什么三长两短,他会怎样!表姐醒醒啊,安儿叫呢,安儿喊娘亲呢,的安儿还没睁眼看看呢,不能就这么扔下他了!表姐!”
她素日里温婉,说话也是轻声细语的,此时声音却回荡房内,几乎算的上是振聋发聩,三位谢氏和刚刚冲回来的霜璟听她喊得凄楚,已是都落下泪来,此时床上琳琅却是突然睁开了眼睛,咳嗽了几声,如筝赶紧趁机又给她服了一粒药,咬牙催着她使劲儿。
琳琅喊了几声,如筝依稀听着竟然是骂凌朔风,却莫名觉得心酸,床尾的稳婆吸了口气,惊喜地喊了一声“出来了”,如筝下意识往那边一看,却正看到一个小小的儿被稳婆慢慢拉了出来,身上还沾着血丝。
如筝本来以为自己会害怕的,此时心里却只有喜悦,回头看看一脸苍白却笑着的琳琅,怜惜地替她擦去唇边咬出的血迹:
“表姐,真是好样的!”
此时,稳婆熟门熟路地轻拍了孩子几下,那小小的儿便打开嗓子嚎了起来,端的是十分洪亮,听着孩子哭了,三位谢氏这才真心松了一口气,又让稳婆和大夫赶紧看琳琅的情形,两个稳婆仔细查了琳琅情形尚好,没有血崩的危险,大夫又给她服了些丸药,琳琅看了一眼襁褓里的小安儿,便带着一丝甜笑睡了过去。
如筝轻轻放开她的手,慢慢起身,头却突然一晕,还好旁边霜璟眼疾手快扶了她一把,谢氏赶紧让她到一旁休息,如筝坐桌旁缓了缓,又拿帕子把受伤的手遮了,看一屋子急匆匆地忙着琳琅母子,窗外也早已天光大亮,便起身简单打了个招呼,准备回府。
此时谢氏上前拉着她的手,哽咽到:“筝儿,前次们遇险,救了表姐一次,此番又救了她们母子,舅母真不知怎么谢才好,筝儿,是表姐命里的贵,舅母也要多谢……可怜见儿的忙了一宿,还没用点早膳……”旁边大小谢氏也是一通留,如筝笑着辞了,又安抚地拍拍谢氏的手,笑到:
“舅母快别这么说,这是表姐自己的福泽,凌家和咱们崔家,还有谢家列祖列宗都保佑着她呢,如今舅母和两位表姨母还有的忙,也帮不上什么就不叨扰了,改日等安儿洗三满月,是定要来讨酒喝的,也沾沾表姐和安儿的喜气儿~”
三位谢氏和霜璟感激的目光中,如筝慢慢走出了琳琅的院子,想着刚刚惊鸿一瞥下的小安儿,那样酷似琳琅的相貌,却长着和凌朔风一样的眉眼……
她又一遍感叹了造物之神,也更加懂得了子嗣对女子的重要,不止是依靠和血脉,还有与自己心爱的夫君之间那种斩不断的连系,全部借着这样一个小小的儿存于世间,延宕成一生的慈孝深情。
看着车窗外淡青的天色,如筝心里又叹了口气,自己何时才能也有一个孩儿呢……
折腾了一宿,如筝实是太过疲累,车上摇椅晃地倚着浣纱睡了一觉,醒了反而觉得头更晕,脚更沉,浣纱看自家小姐实是辛苦,便提议让她直接回寒馥轩,自己去主院回禀,如筝却摇摇头,坚持自己走到春晖园,向老太君请安。
一进堂屋,便看到廖氏也,如筝赶紧上前给二行了礼,又将凌府的事情报上,却略去了琳琅生死一线之事,只说是生的辛苦,自己放心不下便赔了一宿。
廖氏笑着点点头,不冷不热地点拨了几句,如筝知道她是怪罪自己行止略有些不当了,可她心里却是一片坦荡,要知道,凌府上下现可是一个男主子都没有。
老太君显然是和如筝想到一块儿去了,先是夸了她几句姐妹情深,又笑到:“如今凌家男丁举家出动想来两个侄媳妇也是慌了神儿了,这时候多个帮忙总是好的,筝儿也辛苦了,赶紧回去歇着吧。”
如筝见老太君向着自己,也不假意推辞,只是谢了老太君和廖氏体谅,便转回寒馥轩,一头栽床上一通好睡。
这一觉一直睡到午牌时分,如筝慢悠悠地起身,觉得身上轻巧了许多,便下了床叫环绣进来帮自己梳头,又梳洗了,换上身燕居的衣服用了几口午膳,筷子还没撂下,便见夏鱼笑着三步并两步地跑进堂屋,匆匆一福身说到:“小姐,主院传了话儿来,说是凌二夫到了,还带了厚礼来谢小姐,老太君让您赶紧去呢!”
如筝听了她的话,先是一惊,又是一喜:小谢氏能腾下手来谢自己,显见琳琅身子定然是没有大碍,当下便催浣纱赶紧给自己找了大衣服,抄了个手炉就奔了主院。
刚进堂屋,便听里面老太君慈祥的笑声:“大侄女儿啊,不瞒说,这几个小辈里最爱的就是家筝儿,这孩子又明理,又慈心,还聪慧有福气,生把几个亲的都比下去喽。”
听着老太君这样的溢美之词,如筝忍不住脸红了,犹豫了一下才挑了帘子进去,给二行了礼。
小谢氏一把拉起她,轻抚着她的手,声音里就带了一丝哽咽:“好孩子,快别多礼,昨儿忙糟糟的,们也是吓坏了,竟然都没正式谢谢,若是没有,琳琅和孩子可就……”说到这里她掏了帕子试了泪水,又笑了:“刚刚琳琅醒了,第一句便是问,知道回去了便叹了一句说表妹又救了一次。”
如筝听得琳琅已经醒了,心里也是一喜:“表姨母,表姐和安儿都好么?”
小谢氏点了点头,笑到:“好,都好,看着琳琅那凶险劲儿,恢复起来倒是也快,喝了些补药和鸡汤现都能坐着跟们说话儿了,安儿更了不得,这刚落生一天居然就要奶喝,喝干净了琳琅的奶水,还不撒口呢,一哭起来,满屋子都震得耳朵疼……”
她一番话说的老太君和如筝都是忍俊不禁,老太君笑着点点头:“好,好,朔风的血脉果然结实,以后也是好将才!”
小谢氏见她提到凌朔风,面色便是一缓:“是啊,当初琳琅有喜的时候,朔风那孩子高兴地傻了似得,如今安儿落生,他却不旁侧……”说着叹了口气,如筝见她有些感伤,忙上前笑到:
“表姨母不用叹气,等表哥得胜还朝,安儿正是最会哄儿的时候,还不把表哥欢喜得更傻了?”
谢氏被她逗得笑眯了眼:“就是筝儿这话,等他回来就欢喜了!”
谢氏又和老太君说笑了几句,便告辞离开,临走还念着一定让老太君和如筝参加安儿的洗三礼,老太君满口应了,让如筝将她送出了二门。
送走了谢氏,如筝心里总算是踏实下来,笑着进了春晖园的堂屋,老太君便招手让她坐自己身边,如筝慢慢给给她按揉着腿,老太君便抚着她的手叹道:
“们筝儿是个施恩勿报的厚道孩子,若不是凌家侄媳妇过来谢,祖母还不知道竟是几句话把表姐从黄泉路上喊了回来,如此沉稳果决,不愧是凌妹妹的孙女儿。”她低头看看如筝微红的面色:“好囡囡,积下这样的德,将来必然会有福报的!”
如筝羞得不敢抬头,手上却未停:“祖母,您可别听表姨母夸大其词,孙媳不过是小不管不顾,当时也不知是怎么的壮着胆子喊了几句,许是冥冥之中真的有神明保佑,这也是表姐自己的福泽,可是不敢居功!”她知道老太君一向最喜欢这种行善积德的事情,便是自己心里也是十分畅快的。
祖孙二又说笑了一通,合计了洗三那日要带的东西,天色就晚了,如筝告辞回了寒馥轩,略用了些晚膳梳洗了,躺床上心情却慢慢沉了下来:如今,夫君和凌家两位表哥……怕是快出关了吧。
她这样想着,心里又泛起一丝酸楚,忍不住下地打开衣柜,几床被子下面摸了摸,拽出一件中衣,那是苏有容临走之日穿了一阵子就换下来的,如筝拿了它回到床上,搂怀里,虽然已经没有了当时的温度,但那淡淡的沉水香气还,如筝贪婪地嗅了嗅,眼泪便落了衣服上。
“子渊……夫君,一定要好好的,好好的回来!”喃喃说出这么一句,她强逼着自己闭上眼睛不想,日子还要过的,便是老太君那句话,为军眷的女子,定要比平常女子强才是,琳琅闯过来了,自己也定能……
三日后,如筝陪着老太君安儿的洗三礼上着实热闹了一番,许是这大军北征之后第一桩喜事真的成了各府留下的夫们心底的慰藉吧,这一天观礼的几乎站满了屋子,收生姥姥面前的铜盆都快装不下了,喜得她说吉祥话儿的调子都高了不少。
如筝看着才三天就明显滋润起来的琳琅母子,心里也是一阵感慨,虽然顾忌着多姐妹二没能多说上些话儿,可从琳琅看自己那感激的眼神和看安儿那种慈爱幸福的目光中,如筝还是读出了她很多的心思,待宾客走的差不多时,如筝还是趁着琳琅不备,往安儿的小枕头底下塞了个成色上好的碧玉如意,才琳琅一阵“哎”声中笑着跑走了。
过了安儿的洗三礼,眼见就是大年三十了,国公府和京师各大世家一样,这个年过的十分简素,家宴上,面对着又清净了些的桌子,老太君又是一阵感慨,好大姐儿机灵,上前找太祖母要吃食,才混了过去。
陪着老太君守完岁,如筝自己回到寒馥轩,虽然浣纱崔妈妈她们都围着,如筝却还是觉得刺骨的冷清凄凉,心里一阵难受便草草赏了众,自到崔氏灵前又坐了大半个时辰,祝祷了一番,对着菩萨默默给苏有容和北征军念了几遍保佑平安的经文,才回房歇息了。
大年初二回了娘家,如筝倒是乐了一天,如书如文围着叽叽喳喳的,如棋也抱着半岁不到的儿子来凑热闹,几个姨母围着一通逗笑,那小儿倒是随了如棋的好性子,见只是笑,爱的如筝她们又摸了许多小物件儿给他玩儿。
如筝看着早已超过自己许多的如柏和如杉,听他们国子监里刻苦攻读的事情,他们兄弟间和睦无隙的样子让她心里一阵欣慰,如筝冷眼看看府里下们的情形,明显比薛氏时顺当正派了许多,心里也暗自叹服徐氏理家的本事,私底下问过了老太君和如柏,二也都是赞不绝口,如筝这才真正放下心来。
虽说还是听了林侯几句训斥,如婳也一直是阴阳怪气的,如筝还是觉得这个大年初二过得挺顺心。
如筝便这样喜忧参半的心情中渡过了明德二十六年的这个正月,她知道这一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却没有想到,会有那样的疾风暴雨将这一年里泼向她,泼向京师,泼向大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