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1986年的春天,我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退出砖厂的经营。

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很震惊。

"嫂子,你为什么要退出?"赵小军不解地问,"我们的生意这么好。"

"正因为生意好,我才要退出。"我平静地说,"小军,你已经完全可以独当一面了,不需要我了。"

这不是真话。真实的原因是,我察觉到了危险的信号。

李桂花对收益分配的不满,赵小军偶尔流露出的骄傲,工厂里一些工人的抱怨...这些都让我想起了前世的情况。

前世的赵小军就是在发财以后逐渐变坏的。虽然这一世他变化很大,但是人性的弱点还是存在的。

与其等到矛盾爆发,不如趁现在关系还好的时候退出。

"可是...可是你走了,我一个人怎么办?"赵小军有些慌乱。

"你有什么不能办的?"我反问,"技术你懂,管理你也学会了,财务方面我可以教你。"

"不是技术问题..."赵小军犹豫了一下,"是我害怕自己做错决定。"

看到他这样,我心里一软。

"这样吧,我不完全退出,但是要改变合作方式。"我想了想说,"我把股份卖给你,但是可以做你的顾问。"

"卖股份?"赵小军愣了,"要多少钱?"

按照现在砖厂的价值,我的股份至少值三万块钱。但是我不想要这么多。

"两万块钱。"我说,"分期付款,每年还五千。"

这个价格让赵小军很意外:"嫂子,是不是太便宜了?"

"不便宜。"我摇头,"因为我还会继续帮你,只是身份变了而已。"

其实我心里清楚,真正的原因是我想给自己留后路。

如果将来赵小军真的变坏了,我至少已经收回了大部分投资。如果他没有变坏,那我也等于帮了他一把。

签署转让协议的那天,李桂花高兴得合不拢嘴。

"这样多好,砖厂就是我们自己家的了。"她喜滋滋地说。

听到这话,我心里五味杂陈。

果然,有些人永远学不会感恩。

但是赵小军的表现让我有些意外。

"嫂子,虽然股份转让了,但是你永远是砖厂的功臣。"他真诚地说,"没有你,就没有今天的一切。"

"这些话就不用说了。"我摆摆手,"好好经营,不要忘记初心就行。"

退出砖厂的经营后,我把精力转向了其他方面。

首先是我们原来的农产品生意。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利润稳定,风险也小。

其次是投资教育。我用一部分钱在县城买了房子,准备将来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最重要的是,我开始学习新的知识。我订阅了很多报纸杂志,了解国家政策和市场动向。

这些投资在当时看来也许不起眼,但是我知道它们的价值。

时间很快到了1987年。

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

首先是赵小军结婚了。他的新娘是邻村的一个姑娘,人很老实本分。

婚礼办得很隆重,赵小军花了一千多块钱。在当时,这已经是很奢侈的婚礼了。

"嫂子,谢谢你的礼金。"婚礼上,赵小军对我说,"五百块钱太多了。"

"不多。"我笑着说,"你结婚是大事,我当嫂子的当然要表示。"

其实五百块钱确实不少,但是我想借此表达一个态度:虽然我们不再是合伙人,但是情分还在。

婚后的赵小军变得更加成熟稳重。有了家庭的责任,他做事更加谨慎。

砖厂的生意继续红火,他也确实遵守了当初的承诺,善待工人,保护环境。

看到他的变化,我心里很欣慰。

也许,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但是好景不长。

1987年下半年,市场开始发生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建材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大型企业开始进入这个行业,技术更先进,成本更低。

我们村的小砖厂开始面临压力。

"嫂子,我们的订单减少了一半。"赵小军愁眉苦脸地来找我,"再这样下去,可能要亏本了。"

这种情况在我的预料之中。

小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这是必然的。

"有什么具体的困难?"我问。

"主要是成本太高。"赵小军详细解释,"我们的人工成本比大企业高,设备也落后,产量上不去。"

"那你准备怎么办?"

"我想...我想降低工人的工资。"赵小军有些不好意思,"每个月少发十块钱,一年能省一千多。"

听到这话,我心里一紧。

果然,压力来的时候,第一个牺牲的就是工人的利益。

"小军,你觉得这样做合适吗?"我问。

"不合适,但是没办法啊。"赵小军很无奈,"不降工资就要关门。"

"那还有别的办法吗?"

"有,但是很难。"赵小军犹豫了一下,"要么技术升级,要么转型做别的产品。"

"为什么不试试?"

"技术升级需要大量投资,我们没有那么多钱。转型风险太大,万一失败了..."

看到他患得患失的样子,我知道他已经被困难吓住了。

这种时候,往往是考验一个人品格的关键时刻。

"小军,我问你一个问题。"我认真地看着他,"你还记得当初承包砖厂时的初心吗?"

"什么初心?"

"为什么要做这个生意?"

赵小军想了想,说:"当然是为了挣钱。"

"仅仅是为了挣钱吗?"我追问,"难道不是为了证明自己,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了让大家都受益吗?"

这个问题让赵小军陷入了沉思。

"嫂子,你想说什么?"他问。

"我想说,做生意的目的不应该只是挣钱,更应该是创造价值。"我语重心长地说,"如果只是为了挣钱,那你和那些投机倒把的人有什么区别?"

这话说得赵小军脸红了。

"可是...可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啊..."他还在为自己辩护。

"残酷是残酷,但是不能因为残酷就放弃原则。"我坚定地说,"如果你降低工人工资来维持利润,那你和那些无良老板有什么区别?"

"那你说怎么办?"赵小军有些急了。

"技术升级,或者转型。"我给出了建议,"虽然有风险,但是这才是正确的道路。"

"可是我们没有那么多钱..."

"钱可以想办法。"我看着他,"关键是你有没有这个决心。"

赵小军沉默了很久,最后点了点头。

"好,我试试。"

看到他重新燃起斗志,我心里很欣慰。

这才是我认识的赵小军,那个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年轻人。

接下来的几个月,赵小军开始了艰难的转型。

他一方面联系技术专家,寻求设备升级的方案;一方面调研市场,寻找新的产品方向。

虽然过程很艰难,但是他始终没有动摇,没有牺牲工人的利益。

最终,他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生产环保砖。

这种砖虽然成本稍高,但是符合国家的环保政策,市场前景很好。

经过半年的努力,砖厂成功转型,不仅渡过了难关,还开拓了新的市场。

看到赵小军的成功,我心里很自豪。

这一世,我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帮助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企业家。

1988年春节,赵小军特意来感谢我。

"嫂子,如果没有你当时的提醒,我可能真的会成为一个只知道赚钱的商人。"他真诚地说,"是你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初心,什么叫做责任。"

"这些都是你自己的功劳。"我笑着说,"我只是在关键时刻推了你一把。"

"不管怎么说,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恩情。"赵小军认真地说,"你不仅救了我的命,更重要的是塑造了我的品格。"

听到这话,我心里涌起一阵暖流。

这就够了。

前世我用生命换来的教训,这一世终于得到了回报。

我改变了赵小军,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更重要的是,我证明了一个道理:人是可以改变的,只要用对方法,给对引导。

现在的赵小军,已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企业家,但是他从来没有忘记初心,始终保持着善良和责任感。

而我,也通过这些年的努力,积累了足够的财富和经验,过上了前世梦寐以求的生活。

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关系比前世更加和谐。没有了利益纠纷,没有了家庭矛盾,我们真正成为了相互支持的一家人。

这,就是我想要的结果。

Back to Top